這并非小米首次面臨此類傳聞,早在2023年6月,就有博主“番茄”發布微博稱“小米14是最后一代徠卡合作機型”,當時王化便以“這就胡說了”予以駁斥。
此次傳聞的再度出現,不僅延續了此前的不實基調,更試圖通過“據報道”“有作者”等表述增加可信度,但王化再次以簡潔有力的回應,展現了小米對合作關系的堅定態度。
小米與徠卡的合作始于2022年5月,雙方聚焦移動影像領域,旨在通過光學技術與影像美學的深度融合,提升手機的攝影體驗。2022年7月,首款合作機型小米12S系列發布,憑借“原汁原味徠卡影像”的標簽,迅速獲得專業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的認可。2023年4月,雙方進一步升級合作,推出搭載“移動影像領域迄今最完美徠卡Summicron鏡頭”的小米13 Ultra,將手機影像性能推向新高度。
徠卡作為德國百年光學企業,其鏡頭設計與制造工藝全球領先,在攝影圈具有文化符號般的地位。小米通過與徠卡的合作,不僅補足了自身在光學領域的短板,更借助徠卡的品牌溢價,成功躋身高端市場。例如,小米12S Ultra以1英寸超大底傳感器和徠卡經典鏡頭群,直接對標專業相機,定價突破5999元仍供不應求;小米13 Ultra則通過可變光圈和8K視頻錄制功能,進一步鞏固了高端影像旗艦的地位。
此次傳聞的爆發,與小米近期的一些動態密切相關。2025年5月,部分小米機型系統升級后,相機水印中的“LEICA”標識消失,引發用戶對合作終止的猜測。對此,小米相機部產品經理 Bao_小李解釋稱,徠卡對品牌標識的使用有嚴格規范,小米此舉是為配合徠卡更新視覺標準。例如,Xiaomi 15 Ultra的限定水印及街拍特別版樣式,均嚴格遵循徠卡最新設計要求。
此外,有報道稱小米為降低生產成本,計劃終止與徠卡的合作,以節省每部手機3-5美元的授權費用。這一說法看似合理,實則忽略了影像性能對手機銷量的關鍵影響。以小米14系列為例,該機型憑借徠卡三攝系統(5000萬像素主攝+浮動長焦+超廣角)和小米澎湃OS的優化,在2025年7月的小米商城用戶評價中,獲得“拍照一流”的高度認可,滿意度達99.8%。若終止合作,小米可能面臨影像性能下滑、高端市場競爭力減弱的雙重風險。
面對傳聞,小米的選擇是“用行動說話”。一方面,小米持續加大在影像領域的研發投入。2025年,小米自研的“光影獵人900”影像傳感器已應用于多款機型,配合徠卡光學調校,實現了從硬件到算法的全鏈路優化。另一方面,小米通過生態協同提升用戶體驗。例如,小米14系列支持Wi-Fi 7和藍牙5.4,可與小米平板、筆記本實現無縫互聯;其IP68防水和X軸線性馬達,則進一步強化了旗艦機的品質感。
雷軍在2024年10月宣布,小米15系列將因元器件成本上漲和研發投入增加而提價,告別3999元定價區間。這一決策背后,是小米對產品品質的堅持。從驍龍8 Gen3芯片到90W有線快充,從徠卡影像到小米澎湃OS,小米14系列的配置已全面對齊友商旗艦,提價實為順應市場規律的必然選擇。
在手機行業,廠商與光學廠商的合作已成為高端化的標配。除小米與徠卡外,vivo與蔡司、OPPO與哈蘇的合作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vivo X100系列搭載蔡司APO超級長焦鏡頭,支持100倍數碼變焦;OPPO Find X7 Ultra則通過哈蘇自然色彩優化,實現了直出照片的“電影感”。這些合作不僅提升了手機的影像性能,更通過品牌聯名增強了用戶認同感。
對于小米而言,終止與徠卡的合作無異于“自斷一臂”。在高端市場,影像能力已成為消費者決策的核心因素之一。若小米選擇自主研發,需投入巨額資金和數年時間才能達到徠卡當前的水平,而這段空窗期可能被友商搶占先機。因此,從商業邏輯看,小米與徠卡的合作仍將持續,且可能進一步深化。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