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事隨即引發了格力方面的關注,8月18日格力市場總監朱磊公開質疑盧偉冰轉發的奧維云網數據不對,并給出了一份新的統計數據,數據顯示格力依然是市場第二。
最后,發布數據的博主向網友解釋,格力和小米雙方的數據都沒有問題,是兩者截取的奧維云網的統計口徑不同,至此,格力和小米關于空調的第二之爭短暫地告一段落。但在8月25日,朱磊再次發布長微博,一方面暗指盧偉冰過去表示“看重長期排名”是作秀,另一方面用包修年限、產品壽命等多方面描述格力優勢,著重突出了格力10年整機免費包修政策。
可能正是基于8月份的這場口舌之爭,在9月19日,盧偉冰在直播中宣布:小米空調正式推出十年免費包修服務。
十年包修并非首創,差異在于品類擴容
但是,小米的10年包修承諾,對于整個空調行業而言,真的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嗎?未必。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是的十年包修這個概念并不是小米空調首先提出的。早在2021年,格力就率先推出家用空調“整機十年免費包修”政策!鞍蕖焙汀氨P蕖币蛔种,含義上卻大相徑庭!氨P蕖笔侵冈谝幎〞r間內提供免費維修服務,但用戶需要支付零件費用。但格力提出的“包修”是指在服務有效期內維修時消費者不支付任何費用,由廠商提供完全免費的維修服務,因而在當時飽受贊譽。
在之后的時間里,卡薩帝、長虹、TCL、松下等一些空調品牌也在全國范圍內,對部分家用空調全系產品正式實施整機“10年免費包修”等政策,內容和范圍上與格力略有出入,但整體上優化了整個行業的售后服務情況。
而此次小米空調的“十年包修”政策,最大的不同則是覆蓋了空調全品類——包括掛機、柜機、中央空調等。只要在2025年1月1日起完成首次安裝的米家空調,均可享受該服務。
雖然很多主流聲音在夸小米和盧偉冰,但網友中對這次政策的質疑也不少,主要集中在“售后界定”和“過往口碑”上。
核心爭議點是“包修范圍”的判定。小米政策里提到“非人為的性能故障,因產品質量問題,都將享受完全免費的維修服務”,但“非人為損壞”的標準,讓不少網友想起了小米之前的手機售后——早年小米手機售后常以“手機進水不在包修范圍”為由拒絕免費服務,用戶體驗非常不好。
現在小米空調又提到“非人為損壞”,網友擔心這個界定會像當年手機售后那樣“彈性大”,標準不明確,最后讓“十年包修”的承諾打折扣。
對比小米以前發布利好消息時的正面反饋,這次“十年包修”在網友眼里的“含金量”明顯低了不少,正面評價并沒有絕對占優。
和格力比,小米支撐十年包修的底氣夠嗎?
當然,除了普通網友之外,格力顯然更加不會“放過”小米。
在宣布“十年包修”的采訪中,盧偉冰其中一段話非常耐人尋味。盧偉冰說:“柜機和掛機相對做起來的話,應該難度小一點,因為大家很少會用到10年,但中央空調完全不一樣”。
很明顯,從最后一句就能看出,盧偉冰這段話的落點在于突出小米在友商基礎上對包修范圍的拓展,比如中央空調。但用于對比,卻直言柜機和掛機很少會用到10年,那么這個品類的包修,是不是在盧偉冰潛意識里就是鉆了用戶用不到10年的空子呢?畢竟如果用戶實際用的時間不到10年,“十年包修”本質上不用承擔太多成本,這和格力“爭取做到百分之百不維修”的底氣比起來,確實存在差異。
2、供應鏈和品控是否足夠支撐售后
格力自1991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空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公開信息,僅僅在生產環節中,格力擁有從壓縮機到冷凝器的全產業鏈布局,珠海凌達壓縮機廠年產1.5億臺壓縮機,占全球市場份額23%,核心部件自研自供讓其品控成本降低15%。
對生產流程的把控,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格力對于產品質量的把控力——董明珠曾透露關鍵數據:格力空調故障率已降至萬分之三,即:每銷售1萬臺空調,僅有3臺需要維修!拔覀儬幦∽龅桨俜种俨痪S修,所以才有底氣說10年包修!
但反觀小米呢,空調生產主要采用ODM模式,雖然通過規;少弶旱土顺杀,但本身話語權不足。而小米自建的首座智能家電工廠,則需要到2026年才能投產,對生產的把控力明顯不足。
對此,我們可以舉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10年后,當年賣出去的小米空調,需要維修時,對應的零部件還能不能找得到?
3、小米對空調的關注點略顯片面
2024年年末,盧偉冰發布言論稱:“拆了友商的空調,發現小米空調用料是最足的,拆完之后發現同樣一級能效的冷凝器,我們用銅的量比他們多很多,還有一個室外機的風扇,我發現我們的風扇比他們大一圈!
對于耐用消費品空調而言,“用料扎實”一定程度上是其基本屬性,在當下的實戰競爭中,往往疊加顏值、科技等因素,將空調作為品質生活的代表,盧偉冰以“扎實”作為切入大眾視野的關鍵詞,很明顯不合時宜。這樣的戰略眼光,是否能支撐小米空調“獨立行走”呢?
結語:
從戰略定位來看,格力與小米在空調業務上的出發點存在本質差異。格力將空調視為核心支柱品類,既要穩固既有市場份額,又試圖以空調為支點帶動整個品牌生態的多元化擴張;而小米的空調布局,更多是為了完善其智能家居版圖,補齊大家電品類的拼圖。
這種定位差異直接影響了雙方對“十年包修”政策的支撐能力。格力依托全產業鏈優勢、成熟的品控體系和密集的服務網絡,能夠將十年包修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競爭壁壘;而小米在生產自主性、供應鏈掌控和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仍有明顯短板,其承諾的兌現能力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對小米而言,十年包修政策既是應對行業競爭的策略選擇,也是提升品牌信任度的嘗試。但究竟最后落地情況會是怎樣,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