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羅永浩在新浪平臺發布微博稱:“好久沒吃西貝了,今天下飛機跟同事吃了一頓,發現幾乎全都是預制菜,還那么貴,實在是太惡心了。希望國家盡早推動立法,強制飯館注明是否用了預制菜!
此后雙方就西貝是否是預制菜、西貝曬“羅永浩(同款)菜單”是否合法等方面進行唇槍舌戰。期間,羅永浩對吉祥餛飩、朱光玉火鍋、霸蠻牛肉粉等聲援西貝的餐飲品牌,進行了點名。14日晚,有截圖流出稱賈國龍稱呼羅永浩為“網絡黑社會”,再次點燃雙方的戰火。
15日,盡管西貝在其官方微博發布道歉信,表示將調整工藝,將中央廚房的前置加工工藝調整到門店加工,以適配用戶的期待,但羅永浩對此再度進行抨擊,并且重新將話題的落點放到預制菜與消費者的知情權問題上……
2022年艾媒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近350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我國預制菜市場將保持20%左右的高速年增長率,2025年或將突破8000億元。因此在當時就有廚電企業加注預制菜行業,但是為什么多年來,預制菜與廚電的適配度依舊停滯不前,并沒有達到當初廚電企業借力預制菜東風的預期呢?
1、預制菜定義寬泛,接受度低,發展慢
針對預制菜,2024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出臺通知,明確預制菜是以食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為原料,經工業化預加工制成,加熱或熟制后食用的預包裝菜肴。
《通知》指出,速凍食品、方便面、自熱米飯、香腸火腿、饅頭燒餅、熱狗漢堡、便利店里的冷藏沙拉等,都不算預制菜。罐頭雞湯、罐頭蘑菇、罐頭青豆等菜肴配料不算預制菜。超市供應的凈菜、果切、切絲切片的肉絲肉排等也不屬于預制菜。并明確,中央廚房統一制作后,分發到食堂或餐飲連鎖店的半成品或菜肴,也不算預制菜。
最典型的莫過于這次羅永浩與西貝的爭議:羅永浩曬出的圖片顯示,西貝天然派食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椒麻雞、小牛燜飯牛肉包保質期長達9個月,需-18℃冷凍儲存,這與不少消費者的刻板印象不謀而合:預制菜就是“長保質期(含防腐劑)、沒營養、失風味”的不健康食品。
但事實并非如此:預制菜普遍不添加防腐劑,且按保質期劃分,除了冷凍長保品類,還有2-7天保質期的冷藏短保品類?晒婎愃频恼J知誤區還有很多,直接導致預制菜行業增速不及預期。據艾媒咨詢數據,2025年預制菜市場規模預計達6173億元,同比增長27.3%——這一數字與此前“突破8000億元”的預期相去甚遠。
消費者接受度低、行業發展未達預期、口碑持續承壓,這些問題不僅拖累了預制菜自身的擴張節奏,也讓本可協同發展的廚電行業受波及——二者本可圍繞“便捷烹飪”形成互補,卻因預制菜的市場信任度不足,聯動效應遠不如初期設想的緊密。
2、廚電智能化,烹飪無需“預”植入
疫情后,預制菜曾短暫帶動廚電風潮,不過當時的熱度主要集中在炒菜機品類,對廚電行業的拉動局限于單一賽道。但這股趨勢也讓不少廚電企業嗅到機遇:2022年9月,容桂餐飲行業協會聯合格蘭仕主辦成立“預制菜智能烹飪設備專業委員會”,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更在其發布會上明確,預制菜從工業化生產到消費端復熱,都離不開智能烹飪設備的支撐;同年,格力成立預制菜裝備科技公司,格蘭仕也推出行業首臺預制菜微波爐,彼時廚電與預制菜的聯動看似前景明朗。
但近兩年,二者的聯動聲量顯著降溫,除了預制菜本身的問題,核心原因在于廚電智能化的升級方向,逐漸跳出了“依賴預制菜”的框架——智能廚電不再需要通過“預制內容植入”對烹飪的菜品和過程進行綁定,而是轉向更開放、更靈活的全場景烹飪解決方案。
一方面,智能廚電的核心目標從“適配預制菜”轉向“打通烹飪全鏈路”。以老板電器為例,其在數字廚電進程中明確提出,從“硬件公司”轉型為“硬軟實力兼備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構建出包含硬件、軟件、內容、生態為一體的烹飪全鏈路整體解決方案。在烹飪鏈路中,預制菜只是眾多烹飪選項之一,且因自身口碑爭議,并非最優解;與之并列的,還有切配上門、凈菜供應等服務——這些在叮咚、盒馬等平臺已形成成熟業態,更契合當下消費者對新鮮和健康的需求,進一步稀釋了預制菜在智能廚電場景中的權重。
另一方面,AI大模型的引入讓智能廚電實現“去預制化”烹飪。此前,廚電多為孤立硬件,菜單功能固定(如微波爐的預設加熱程序),若要適配新場景只能依賴“植入新內容”;而頭部廚電企業引入AI大模型后,設備可實時聯網更新數據、動態調整烹飪方案:用戶無需依賴預制菜或預設菜單,哪怕手邊只有隨機食材,廚電也能依托AI數據匹配最佳烹飪方式,甚至復刻未接觸過的菜品。這種“用戶有什么,廚電就能提供什么”的靈活模式,徹底打破了智能廚電與預制菜的綁定邏輯,二者的關聯性自然隨之弱化。
更值得關注的是,根據公開報道,國家衛健委主導的《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專家審查,即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很明顯,當下預制菜賽道無論是從社會層面還是法律法規層面,都正在摒棄模糊地帶,試圖構建起更清晰、嚴謹的規范體系。更能逐步驅散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誤區,為提升大眾對預制菜品類的接納度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智能廚電或許也將在這一過程中找到與預制菜重塑鏈接的契機。借助智能廚電的無限擴容的意見操作程序,預制菜完全可以在“方便快捷、健康衛生”的基礎上實現風味的標準化,輕松還原最佳口感,讓智能廚電與預制菜從過去“簡單加熱”的淺層關聯,轉向“提升品質”的深度綁定,共同推動廚房生態朝著更高效、更優質的方向發展。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