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演進速度加快
長期以來,自家電產品誕生之后,其技術迭代已經經歷了更便捷-更智能-更貼合用戶需求的邏輯轉變。
早期功能單一的“機械型家電”經歷了數百年漫長的發明和進化史,但21世紀后,隨著物聯網、傳感器技術的普及,家電逐步突破“被動響應”的局限,走上了智能化的道路讓家電從“獨立工具”、“單向互動升級為“協同服務體”。
而在2025年年初,AI數據大模型的應用逐漸落地,家電“主動服務”能力進化——“需求預判”與“個性化適配”得到跨越式的提升,產品迭代周期從過去的3-5年縮短至1-2年,頭部技術已經突破家電層面而是與科技圈齊頭并進。
從整個家電行業發展的路徑我們可以看到家電行業的技術更迭越來越快,從一開始的便捷化的百年演進,到智能化20年左右的不斷進化,AI大模型技術從2024年爆火到2025年在家電行業落地,家電行業和前沿科技的關系越來越緊密,技術的迭代更新也越來越快,這也要求家電企業,必須在下一輪技術革命“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時候,就抓住機會,成為技術的弄潮兒。
而現在,這個機會很可能就是腦機接口。在智能化與AI數據大模型奠定的基礎上,腦機接口技術正展現出成為“下一輪變革關鍵力量”的潛力。如果說智能化解決了“家電能響應”的問題,大模型解決了“家電懂需求”的問題,那么腦機接口或將突破“交互方式”的最后一道壁壘——從語音、觸控等“間接交互”,邁向“意念控制”的直接交互,為家電行業開啟全新的技術賽道。
腦機接口正在逐步投入應用
也許會有人覺得,腦機接口的應用前景雖然肉眼可見,但實際的落地可能還需要時間,特別是接入普通人的生活。但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AI數據大模型的從爆發到落地也僅僅一年,而腦機接口目前的發展已經呈現出破竹之勢。
6月,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發布會上,植入腦機接口的志愿者代表——包括殘疾人和漸凍癥患者均表示已經可以以腦機接口為媒介進行控制計算機等層面的操作了。7月該公司更是宣布已經可以在一天內進行兩場手術了。
在國內,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團隊將僅頭發絲1/100細的柔性電極植入截肢患者大腦運動皮層,手術精度達毫米級。術后3周,患者實現“腦控”下棋和賽車游戲,系統延遲僅十幾毫秒。
對此,資本市場也給出了反應。2025年上半年,美股中概股“腦再生科技”單日暴漲283%!年內漲幅超500倍!當時,A股市場腦機接口板塊聞風暴動,愛朋醫療、創新醫療等10余股漲停,板塊單日狂飆7.2%。產業經濟專家預測,隨著技術成熟和政策支持,腦機接口有望在醫療、工業制造乃至生活消費領域迎來爆發式增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和產業集聚區,預計到2025年中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腦機接口為什么是家電的機遇?
從行業、用戶與社會維度看,腦機接口是家電行業突破瓶頸的關鍵機遇,核心有三:
1、存量市場需技術破局
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家用電器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8%,增速相較于2023年提高了6.1個百分點。但對于以舊換新國補政策的依賴相當嚴重,并且這種局面短期內無法改變。而在技術上,大家電參數近天花板、小家電靠外觀微調,同質化嚴重。
腦機接口的“交互革命”能再度注入差異化,跳出參數比拼,與AI大數據模型一樣,可以激活用戶換新意愿,助企業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
2、契合用戶體驗升級需求
消費升級下,用戶對家電需求從“能用”轉向“好用”。腦機接口毫秒級傳輸更快速,還能通過腦波分析精準懂需求,基于上文中提到的如烹飪時燃氣灶響應“調大火”意念,實現“無感、精準”交互,不動手還無時差契合便捷化、個性化訴求。
3、適配老齡化與銀發經濟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老齡化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65歲及以上人口分別達3.1億、2.2億。但伴隨老齡化而來的是行動給不便和對智能產品的認知和使用局限。腦機接口無需動手、動嘴,憑意念控家電,還能監測腦波聯動急救,如適老電視靠“想切換頻道”指令響應,降低使用門檻,助企業搶占千億級適老市場,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家電企業該怎么做?軟硬件布局
從技術精度而言,家電企業對于腦機接口能實現的主動性其實非常有限。無論是腦機接口的接入手術,還是腦機傳導方面的解讀與控制技術,其實家電行業能夠插手的部分都不多。但是,對于家電使用而言,末端執行能力才是關鍵。
對此,家電企業可以從軟硬件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家電企業順應腦機接口,需拓展品類構建統一品牌矩陣,這是讓意念指令清晰執行的關鍵,尤其能解決多設備聯動難題。
傳統單一品類家電難適配腦機交互,不同品牌設備協議不通,難執行組合指令。而統一矩陣覆蓋全品類,可統一協議、互通數據。比如用戶發“降溫”意念,系統能結合環境,聯動空調與電扇,按濕度情況選擇制冷+輔助循環或除濕+輔助,避免誤判,還能降低使用門檻,一套腦電系統即可控全屋家電。
另一方面,家電企業應該發展自己的軟件體系,特別是AI數據大模型。這樣才能結合家電使用場景,研發適配算法。例如針對智能空調,通過分析腦電信號中的溫度感知、舒適程度相關信號,精準調節溫度、風速;針對智能廚房家電,依據烹飪時用戶腦電信號變化,自動調整火候、烹飪時間等參數,提升家電智能化、個性化控制水平。
結語:
從腦機接口本身的特性來看,其對整個人類生命和生活的影響和意義都十分深遠,甚至可以說是不可估量的。確切地說,腦機接口一定將成為全社會、全人類的一個風口,但起風的時間還未確定。
在家電層面,其影響也可以預見,一定會超越工具層面,重塑“人-設備-環境”的交互邏輯。短期來看,意念控制、健康監測等功能將成為高端家電的差異化賣點;中長期則可能催生“神經智能家電”新品類,通過預測性服務、個性化干預重新定義家居體驗。
然而,技術成熟度、用戶接受度和倫理框架將共同決定這場變革的實際進程。對于企業而言,抓住腦機接口與物聯網、AI的融合機遇,構建“軟件+硬件+服務+生態”的閉環,將是未來競爭的關鍵。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