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要分析彩電行業目前尚未被解決的痛點都有什么了。在經歷過幾輪硬件技術參數內卷后,主流品牌的彩電產品在顯示效果、影音體驗、畫質表現,乃至融于家居的外觀設計上,都做到了相對出色的水平,如4K分辨率、120Hz高刷新率、MEMC運動補償等技術成為很多品牌新品標配,金屬邊框、超薄機身、模塊化拼接等外觀設計也被廣泛采用。同時,隨著產品可搭載更多適配影音娛樂的APP后,其能夠提供的內容資源也日益豐富多元。那么行業還有哪些痛點未被解決呢?“當前彩電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電視在家庭數字生活中的邊緣化”,有彩電行業人士如此分析表示。
去年4月,“中國家庭電視開機率不足30%”的話題一度沖上熱搜榜,數據顯示,2016年-2022年,中國家庭電視開機率從70%驟降至30%以下,而在年輕人中這一趨勢尤為明顯。年輕人不看電視,電視受眾更多為老年人,而智能電視層層嵌套的菜單和復雜的操作功能又讓老年群體無所適從,這種雙向疏離導致電視從家庭娛樂中心逐漸淪為“客廳擺件”。所以反向思考,如何吸引年輕人群重新回歸客廳,提升老年人的使用操作體驗,應該是解決彩電行業當前困境的關鍵思路。
“行業突圍的密碼,還是要從物理屏幕向人機交互轉變的‘軟革命’上著手多下功夫”,上文彩電行業分析人士談及。觀察近兩年相關彩電品牌的新品動作也不難發現,已經有部分企業開始將資源投向操控體驗的重構上。尤其自華為2023年推出搭載“靈犀指向遙控”技術的智慧屏,能讓遙控器通過滑動、點按、拖拽等方式實現對電視的精準隔空觸控,搭配電視桌面移動應用在大屏端的運行適配,為用戶帶來了“類手機”的交互體驗。這種突破傳統遙控器邏輯的交互創新迅速成為行業焦點,也引得不少品牌開始向著這條路徑跟進探索,像去年卡薩帝電視和海思合作推出的星閃指向遙控,海信今年5月發布的搭載靈指AI指向遙控的電視新品,均具備類似功能特性,可以讓用戶在電視大屏上體驗滑動、拖拽、點按、圈選、跳選等交互方式,像玩手機一樣操控大屏。值得注意的是,這幾款搭載先進觸控技術的產品價格定位都比較高端,75英寸款基本在萬元以上,100英寸款可以達到3萬元以上,極大程度拉高了產品價值。這表明,通過提升軟實力,彩電產品能夠實現更高的溢價,為企業帶來更可觀的利潤空間。
而據中國家電網在HDC 2025上了解到,華為即將推出的首款鴻蒙智慧屏產品,觸控體驗進一步升級。產品配備了代替遙控器操作電視的靈犀懸浮觸控工具,將單指觸控操作升級為雙指觸控,高度復刻了手機的操作習慣,用戶側滑即可實現返回操作,從底部滑動便能返回桌面或切換至多任務界面,頂部滑動則可調出控制中心,通過滑動還能控制音量、亮度等參數。而且這款產品適配了更多常見于手機端的移動應用,其應用接續功能支持在不同設備間無縫銜接。也就是說,用戶能夠在手機、平板、智慧屏之間自由切換設備,且不會產生應用體驗的割裂感與操作邏輯的陌生感。對于這種革新觸控體驗與設備交互協同體驗的技術突破,不少彩電業內人士表示看好,也有彩電企業表示他們也正積極探索這種向“巨幕手機”方向升級的創新路徑。不過這一技術突破與體驗重構的進程,對操作體系、芯片技術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源來應對挑戰。
無論如何,不能否認的是,通過芯片、系統等底層技術的智能化升級,彩電能夠與用戶實現更為自然的互動,可依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偏好提供個性化的內容推薦。而類手機UI設計的融入,則可進一步消解了手機與大屏之間的割裂感,讓更多年輕人回歸客廳。年輕人作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其消費習慣和偏好對于行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比現在智能電視的操作界面設計均較為傳統,開機屏幕上往往僅展示幾個大色塊按鈕,大量功能和信息被隱藏在二級甚至三級菜單之中,盡管電視屏幕尺寸是手機的數倍,但信息展示密度卻遠低于手機。這種交互方式相與年輕人習慣的簡潔、便捷的手機操作方式存在較大差異,也給老年人使用帶來了諸多不便。而類手機UI設計的引入,使彩電的操作變得更加直觀、流暢,契合了年輕人的操作習慣,對于早已習慣手機交互方式的老人和小孩來說,也極大地降低了他們的學習成本。
彩電相關品牌加速向觸控交互與智能化操作體驗維度升級,疊加日益豐富的大屏APP生態,以及在行業內卷中趨于完善的大屏高清顯示、AI畫質調校等硬實力,其帶來的產業想象空間不容小覷。通過交互革命重塑人與屏幕的關系,不僅能夠有效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回流客廳,更有望突破傳統硬件比拼的內卷僵局,在高端市場開辟出具備更高價值增量的全新賽道。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