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部分人聽到后的第一反應是,沒壞還能用,應該不會換。
那假如在更換的時候每件電器額外補貼300-1000元,你們會考慮更換嗎?
國家有意參考2008年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舉措制定相關政策從而在2024年發動新一輪的家電以舊換新活動。
不過當下有一個問題,2008年的家電下鄉也好,以舊換新也罷,13%的補貼來自國家財政,但是從今年兩會代表的建議來看,極有可能出現“變數”——誰來出補貼?
以2008年為參考,一般會默認為以國家補貼為主。但是也有代表認為,應該讓企業自主承擔。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關于家電企業自主承擔以舊換新補貼的建議》中呼吁,明確企業自主承擔以舊換新責任;取消過多的政府補貼;規范二手家電市場;建立健全廢舊家電回收體系;加強監管和評估;提高消費者參與度。
作為消費者,可能不太會關注“到底誰出補貼”這個問題,但其實和我們的切身關系非常大。
從董明珠的角度來看,她的建議有其合理的一面,2024年財政赤字依然維持在3%,雖然今年將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萬億元,但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言外之意,不管是中央財政還是地方財政錢有限,但用錢的地方太多,不一定能覆蓋“以舊換新”所需要的資金量。
因為從政策端來看,國家提倡的概念是“設備換新”,重點聚焦七個領域:工業、農業、建筑、教育、交通、文旅、醫療!捌、家電等傳統消費品以舊換新”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環。
假如中央或者地方出臺政策指導,企業自行補貼出錢,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但從實際的操作來看,并不是那么回事。
我們拉長周期來看,其實早在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就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健全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實施家電生產者回收目標責任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家電等領域推出新一輪以舊換新行動,鼓勵開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行動。
所以,過去幾年我們經常會看到一輪又一輪的區域“家電消費券”,可惜數量有限,大部分人后知后覺要么搶不到,即便搶到了,“面值”也不大。
除此之外,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平臺也會不定期的舉辦“以舊換新”促銷活動。
但結果是,拉動效果整體一般。第三方數據監測公司奧維云網(AVC)推總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家電市場(不含3C)零售額為8245億元,同比增加3.0%。而2018年的銷售規模為8617億元,2019年為8571億元。差距有點大!
核心原因有兩點:一是政策只是指導,并未強推,聲量有限,覆蓋群里有限;二是補貼額度并不大,并沒有撬開消費者換新家電的意愿。
用某家電上市公司高管的話說,沒有實質性刺激,只有企業行為,很難大規模地推動消費者換新家電。畢竟疫情這幾年,消費分級,地產低迷,家電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
由國家補貼轉為企業自主補貼,是一個不錯的選項,但也確實可能存在諸多問題:
第一、公信力不足,國家只是出臺政策,意味著缺少了強有力的平臺背書,家電“以舊換新”成為企業行為,難免走偏,而且肯定會演變成促銷行為,結果就是差異性極大,消費者也弄不清真假,容易走向極端。
第二、可能會產生壟斷,中國家電企業的數量少說也有1000家吧,但是有幾家可以正面和格力、美的、海爾、海信等品牌PK的?龍頭企業不管是掌握的資源還是話語權更重,只要他們稍微發發力,那中小家電企業的生存環境將會變得糟糕。
第三、企業自主補貼對于企業來說將是更多的成本壓力,長遠來說,可能會減緩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從宏觀經濟以及企業生存環境等角度考慮的話,最合適的方式是,國家出臺政策,制定補貼標準,并實際參與補貼,然后由企業執行(可以出部分補貼),并且企業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許是更合適的方式。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才是長久之計!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