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市值與營收
目前,美的并購小天鵝已經落下帷幕,截至發稿日,美的市值突破4000億元;而混改落地的格力電器,市值也接近3900億元左右。A股海爾智家目前市值在1200億元上下,海爾電器在680億左右,忽略D股和海爾生物等其他海爾集團控股公司,海爾系電器板塊與格、美在市值空間上已經呈現一定差距。這或是海爾智家擬私有化海爾電器的重要市場激勵。
海爾電器12月16日公告披露,海爾智家作為“潛在邀約人”,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正在探討私有化海爾電器,但尚未向海爾電器提出確定的私有化計劃。同時公告透露,潛在私有化計劃為證券交換要約,其代價計劃以潛在邀約人擬于香港聯交所主辦申請上市發行的H股來交付,這波操作與一年前美的換股吸收小天鵝的基本類似。不過,海爾電器也表示,潛在私有化是否進行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隨著體量壯大,中國白電三巨頭做大做強的信心也在增長,2018年美的提出短時間內“再造一個美的”的設想,即在2025年之前營收、市值達到5000億元。格力、海爾盡管沒有明確這種提法,但作為中國家電界的“鐵三角”,相互間的比較仍然存在。
2018年,美的私有化小天鵝,將小天鵝旗下盈利較為突出的洗衣機、熱水器板塊納入集團整體矩陣,增厚了利潤空間;同時,小天鵝完全納入美的品牌矩陣,有助于其集團整體品牌格局的構建,至此形成了美的定位大眾品牌,華凌定位年輕品牌、小天鵝高端品牌,COLMO定位智能AI高端品牌的矩陣。此外,疊加庫卡、東芝白電等前期收購布局,美的集團的營收和市值大幅增長,今年三季報顯示,美的集團營收2218億元,同比增長7.37%,歸屬上市股東凈利潤213億元,同比增長19.08%,公司表現超預期。良好的業績表現也引來資本市場的垂青,以境外資本為例,近年來持續加倉美的電器,在今年12月份,美的集團外資持股比例達到27.57%,接近A股對境外資本持股比例不可超過28%的“限購線”。而格力電器通過補齊公司治理、股權激勵上的短板,也實現了公司治理的完善,市值與美的集團接近。
如今,白電三巨頭之二的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都實現了整體上市。
在集團層面上,海爾與格、美的差距并不大,但股權分散問題一直存在,體現在市值和營收、凈利潤增速上便有所差距。
私有化助力海爾“再造”
目前,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分別是海爾集團在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其中海爾智家是更名后的“青島海爾”,主營業務包括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廚電、小家電、智能家居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渠道綜合服務業務主要為客戶提供家電、家居及其他產品分銷、物流、售后的全流程服務,以及其他增值服務。海爾電器是海爾智家的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洗衣機、熱水器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于中國大陸分銷海爾集團電器產品;于中國大陸發展以日日順為品牌的大件物流服務業務。2019年7月,海爾電器通過資產置換從海爾國際處獲得凈水器業務,而原來的日日順物流業務被置換出去,不再納入其報表。
愛建證券分析人士認為,從營業范疇來看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在洗衣機和熱水器業務上存在同業競爭關系,而且盡管海爾智家是海爾電器的母公司,但二者之間存在較多治理問題。比如,海爾智家股東無法完全分享洗衣機、熱水器兩部分資產的利潤與現金流回報;同時,兩家公司存在較多復雜的關聯交易,集團層面為平衡二者間關系,在股東利益方面出現了一些不一致現象。
這也導致在“三巨頭”之間,海爾智家在資產凈收益率中是最低的,同時銷售凈利率和經營費用等情況也不如格、美高效。以2019年海爾智家的年中報為例,剔除海爾電器并表部分,海爾智家賬面現金及等價物約為150億元,而有息負債則達到364億元;而海爾電器擁有現金215億元,卻沒有有息負債。海爾智家現金流吃緊,海爾電器現金充裕卻無法分享,A股股東利潤攤薄,都是遭股東詬病之處。若此次私有化海爾電器完成,海爾智家將完全擁有海爾電器賬面現金資產的支配權,現金流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如今,吸收小天鵝后的美的集團已經開始體現出品牌“協同”效用,內部資源更好整合,資本結構更加優化,同時避免了同業競爭,為美的5000億營收和市值目標的實現再進一個臺階;而隨著海爾電器私有化消息的釋放,海爾智家股價開啟大幅上揚態勢,說明資本市場對于這一消息充滿期待。盡管海爾相關方都表示私有化動作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該來的終歸會來到。
【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歡迎提供相關證據,發送郵件至731801816@qq.com,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